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買水果可能會在一個充滿交互式屏幕的超市里,而且包裝工作全部由機器人做。我們可能還會大口吃烤狼蛛,還把長在海里的蔬菜做成沙拉。以上對未來食物的想象都源自2015米蘭世博會第一周最成功的主題區域——未來食物區。
在自建的場館和集中場地中,145個國家將在10月31日前就“給養地球:生命的能源”(Feeding the Planet, Energy for Life)這個主題給出各自的解決方案。目標是分享、討論各國思想觀點讓參觀者(通過會議、展覽、研討會和品嘗產品)更了解三個關鍵問題:“糧食權是健康、安全且充足的;食物鏈在環境、社會和經濟領域的持續性;食物味道和文化的維持。”
未來食品區由一個實驗性超市和展示區構成,介紹了新技術在食物鏈中可能有的用武之地。麻省理工學院可感城市實驗室主任Carlo Ratti說:“這是個微型世界,參觀者被邀請來這體驗人與食物之間不同的交互作用。”
實驗性超市提供了一種新的購物體驗:出售的商品和其他大部分商超一樣分類在不同區域售賣,不過它們的信息被放在大大的桌子的數字屏幕上呈現給訪客看,只要觸摸了一個商品就能看到它的來源(產地)、碳排放量、質檢以及生產加工流程。把商品標簽信息做得如此多是為了讓信息更透明,增強消費者對食物的了解。
在超市一角放有和消費者互動的YuMI機器人并協助做物流工作,具體的包括把蘋果打包進生態包裝盒里。
盡管里面有電腦和機器人,但這個項目的目的是恢復售賣的社會規模:本地商品可以把這個超市當成是自由貿易市場,就像傳統的市場一樣,買賣的空間再次變成集會的場合,只是加入了科技因素創造了新的交談模式,把交互過程也進行了簡化。
在展區里,訪客能看到許多可持續、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包裝材料(用制糖廢料制作)和一些未來食品,比如用昆蟲做的可食用產品:竹蟲、蝎子夾心巧克力、烤狼蛛等等。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認為,昆蟲比肉類蛋白質含量更高,污染也更少,能在未來的食物和動物飼料中起重要作用。
除此之外,未來食品區里面還能看到各種研究員、建筑師對其他方面可行性測試,比如生產、資源再利用、城市農業。比如立體農場Vertical Farm,是個多層、閉合的溫室,羅勒和生菜可以在水培環境里面種植,利用的養分和水也全都可以回收。
還有海上農場,它是在海上漂浮的系統,能在海上生產蔬菜。它利用太陽能把海水淡化成淡水。
立體農場和海水養殖地為解決水、農耕用地不足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。而藻類城市頂棚(Urban Algae Canopy)是用微藻類做屋頂,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陳升能源和生物質能